这个时候,寒冬已过,进入了春日,天气渐渐地回暖,处处呈现出了一副生机勃勃之景,而京里更是愈发的热闹了。
先是庙会,接着便是春闱!
这一天,两千多个举人,心情各异地来到了贡院,而作为这次春闱的主考杨廷和,可谓是风光得意,先去拜了天子,接着便抵达了贡院,主持考试。
为了这一场春闱,杨廷和可谓是千方百计,好不容易成了主考,自然是殚精竭虑,早早就在这贡院里闭门了三日。
事关科举,京师几乎半个城都已封禁起来,到处都是官兵把守,无数的举人提着考蓝,开始鱼贯进入考场。
叶春秋照往常一样,入宫觐见,这七八日来,他几乎每日都要入宫,和朱厚照闲谈,日子过得优哉游哉,即便他发现有几个御史似乎对镇国府有了不少兴趣,经常打发人在那里出入,彷佛是在搜罗什么。
大明朝的御史有特殊的权利,也正因为如此,别看他们位卑职浅,却因为这个原因,往往成为了党争的工具。
叶春秋对这些人,自然也懒得理会,他们爱打听,就打听去吧。
倒是今儿入宫,朱厚照却是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,已是换上了便装,叶春秋见朱厚照这身装扮,不由问道;“陛下这是到哪里去?”
朱厚照抬眼看着叶春秋,连眼眸也显得比平日明亮了不少,眉开眼笑地道:“今儿是春闱,朕去看看热闹,你去不去,要去就同去。”
果然是哪里人多,哪里就有朱厚照啊。
叶春秋想到春闱,若有所思,随之道:“好啊,陛下既有兴趣,臣弟随陛下走一遭。”
有叶春秋的作伴,朱厚照更高兴了,兴致勃勃地叫人准备了车驾,叶春秋则与数百禁卫骑马护卫而行。
会试的考试规模极大,乃是朝廷三年一度最重要的抡才大典,正因如此,所以格外的重要,现在因已到了正午,考生们大清早便已入了考场了,附近的街道早已清空,朱厚照到贡院的时候,主考带着巡考的一些官员纷纷出来接驾。
数十官员拜倒在地,再加上无数的官兵,声势浩大,乌压压地跪在车驾边。
朱厚照下了车,叶春秋也已下了马,朱厚照看着眼前的架势,早就习以为常,只是平淡地道:“不必多礼,朕只是来看看。”
天子来贡院这里,倒是没什么可指摘的,这本就有重视春闱的意思在,所以杨廷和麪带微笑,边站了起来,边道:“陛下百忙之中探视诸生,诸生们若是知道,必定精神百倍,各显其能,天子重科举,何愁教化不兴啊。”
这只是一句场面话,朱厚照却听着很舒服。
他大抵已经摸清套路了,虽然是凑热闹,可是凑热闹有两种,一种是你凑上去,被人骂得狗血淋头的,还有一种,就如这般一样,明明也就是顽皮,偏生大家交口称赞的,反正只要牵涉到了读书,牵涉到了教化,保准是人人翘起大拇指。
此时,朱厚照道:“朕进去瞧瞧看。”说罢,朱厚照便抬步先走。
叶春秋则是尾随其后,一旁的杨廷和别有深意地看了叶春秋一眼,含笑道:“哦,镇国公也来了,想必镇国公对这里也不陌生吧,想当初,老夫与镇国公都是靠着这才能有今日,实在叫人感慨啊。噢,对了,镇国公近来为何不关注镇国府的事?”
他这主考,现在也清闲,再加上陛下亲自来了,心里自是惬意无比,现在见了叶春秋,就免不了‘絮叨’几句。
当然,以杨廷和与叶春秋的关系,这絮叨的背后,显然是颇有几分警告的意味。
别惹我,惹急了,你的镇国府也别想好。
叶春秋则是温文尔雅地笑了笑,道:“镇国府早已步入了正轨,倒也不必我来操心了,怎么,杨学士对这个有兴趣?”
杨廷和想不到叶春秋如此淡定,按理来说,那几个自己门生故吏的举动,应当能令叶春秋产生警觉的,这家伙,难道就一点都不担心吗?
心里虽有狐疑,不过杨廷和却想,眼下最重要的,还是这一场抡才大典,其他的事,都可暂且放一边,今年是提拔出来的两百多个进士,自己便是他们的大宗师,其中有不少好苗子,可以为自己所用。
这时代的师生关系,ww..cm可是极有用处的,学生希望找个位高权重的老师,为将来自己的仕途寻找一个依靠,而大宗师呢,自然也希望多培养一些后进,成为自己的羽翼,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。
杨廷和这真是能找到空子就要恶心他一把,叶春秋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差,自然很聪明地不再理杨廷和,已是跟着朱厚照走了进去。
诸官随着朱厚照一道到了明伦堂,在这明伦堂里,朱厚照已是高坐,考生们已在考棚里开考了,所以显得很是安静。
叶春秋自进入贡院,便猛地回忆起当初自己考试时的场景,心里还真如杨廷和所说的那般,不禁有些感慨起来。
陛下驾到,主考官、监考官、考官们自是各自躬身站在一旁陪驾。
朱厚照忍不住道:“这是考几日啊?”
杨廷和正色道:“陛下,是考三日。”
朱厚照听着咋舌,便道:“在朕看来,被关在这里作三日的文章,确实很是辛苦,很不容易啊。”
在朱厚照身旁的叶春秋心里忍不住道:以你这种坐不住的性子,多半三个时辰就想死了。
杨廷和则呵呵笑道:“诸生为了给陛下效力,莫说三日,有多少人苦读一辈子书,便为了能鲤鱼跃龙门呢?在他们看来,并不辛苦。”
朱厚照一时无言,他这才知道,自己似乎来错了地方,这地方太闷了,好像很没意思的样子啊,安安静静的,只是偶尔会有报更的梆子声……
朱厚照百无聊赖地道:“今年的试题是什么?”
杨廷和作揖,郑重其事地道:“试题是《欲治其国,必先齐齐其家》。”